图片

互博国际足彩客户端_互博国际体育官网-手机版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课堂大舞台 人展风采

来源::未知 | 作者:互博国际足彩客户端_互博国际体育官网-手机版下载 | 本文已影响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这种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的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必须个性化,具有科学指导性。
        我认为课文类研究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个性化作业。它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课文,选择最感兴趣、最有心得或最有疑问的内容去查找资料或讨论交流,并将研究成果以表达自我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我在执教《声声慢》时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课上分组交流李清照的多种愁,现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作为课文类研究作业案例的剖析,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引用梁衡先生的《乱世中的美神》导入,“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让学生为李清照的命运深深打动,进入课文分析。
        接着我(教师)问道《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从哪些地方能传达出来她如此深重,浓得化不开的愁呢?(分组交流10分钟后,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的个性化看法)
        赵月(自己站起来):我觉得是第一句,首先是她是用叠词,可以让愁使人感觉更加丰富。她的寻觅、冷清、凄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师插话:有层次感。)
        赵月:对。(教师插话:怎么讲?)因为她写《声声慢》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所以说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开始寻觅。寻觅过后没有结果,或者说她寻觅的结果就是冷清。感觉到冷清之后,她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非常凄惨。
        教师:我没有办法讲了,但是我有问题。我们抛开文本,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寻觅?
        赵恒:内心有所失落。
        学生(小声):东西丢了。
        教师: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
        赵月: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候的那段时光。
        教师:那段幸福的日子。还有吗?
        赵月:还有国家的命运非常凄惨,她想找些出路。
        教师:好像在寻找一切,寻找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美好的日子。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
        同学们看课本,刚才赵月讲的那个意思其实和文学大家唐圭璋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我找个同学读一下。
        教师:我想问问赵月,你刚才看这段话没有?
        赵月:没有。
        教师:所以同学们应该自信,相信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师:那么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
        郝志源(小声):环境。
        王涵:其实这里的冷清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是冷清,冷清还反应出内心的冷清。如果说冷清只是暗示出内心的环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是写心情或者说心理。
        教师:理解得很深刻!(学生们为之鼓掌)
        教师:我们接着来找,其中的哪些诗句还反映出李清照的愁情。
        张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教师:这个想象很好,等待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
        张磊:而且还是独自,一个人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教师:这说明时间过的慢,说明自己心中――
        张磊:非常凄凉,也是空虚。
        教师;凄凉、空虚、悲愁,所以才感觉到时光难挨。时间漫长恰恰是内心悲苦、凄凉、寂寞的一种写照。还有吗?
        张倩:是这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与上一首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形成对比,上一首词写的是她思念自己的丈夫。下首词丈夫已经去世,而且国破家亡,然后作者的心情就变得更加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就让人看到一幅更凄凉的画面。
        教师:更凄凉的画面。如果说上面的黄花是飘零、消瘦,但毕竟还是盛开的,还是绽放的,还能让人有一丝怜爱之心,而这里的黄花是“黄花堆积”,已经惹不起任何人的怜爱,所以作者说,“如今有谁堪摘”?更写出了自己的悲情。
        其他地方还有,哪位同学来说?找到自己站起来。写李清照的悲愁的地方。 
        李萍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相识,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还在,而她的丈夫已经不在了,所以很伤心。
        教师:我们知道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这只旧时相识的大雁,也许过去曾经给丈夫传过书信。如今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
        学生(异口同声):物是人非。
        教师;还有没有?还有最精彩的地方没有人分析。
        刘晋阳:有一个疑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是秋天开的……
        教师:怎么讲?
        刘晋阳:憔悴损,有可能是因为凉风把这些菊花的花瓣吹的一地,可能感觉很凄凉。但是我觉得“憔悴损”还有一层意思,是写到自己。“如今有谁堪摘”也是的,不一定只是说菊花凋零一地,没有人怜爱,也有可能是说到自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也人老珠黄,没有人来怜爱。(教师插话:就是这样)满地黄花堆积,是开得很茂盛,而不是堆积到一起。
      教师:他的疑问,更加深了我们的理解,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
        其实这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
        教师:还有一个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我之所以没有说,是因为我没有理解透,不知道她是怎样写愁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里是写景的,这景中我怎么看也没有看出愁情来,同学们看这春天如果是黄昏,下点小雨多么美好而浪漫,她怎么能和愁情联系起来的,哪位同学能帮助我一下吗?
        贾珍:春天的小雨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缠绵,很郁闷那种。
        刘晋阳:我认为是这样的,到黄昏点点滴滴,说明她坐了很长时间,看了很久,愁了很久。
        贾珍:这里的雨下得很短,而她内心的愁,不会随着雨停而停,就形成了一个反差。
        教师:你以为这是什么季节,秋天的秋雨怎么样。
        贾珍:很缠绵。
        王杰:秋谨有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除了李清照的诗,我很快的就联想到《红楼梦》里的《红豆曲》,感觉那个词写的,整个一段词都可以用来描述李清照后期家破人亡那种情感:“展不开的眉头,挨不完的更漏。”“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感觉“点点滴滴”的愁情,和李清照后期灵魂的那种愁苦或者很多情感,总是缠缠绵绵环绕着自己。
        教师:我的理解,秋风秋雨本身就给人以哀愁的象征,而且王杰刚才讲“点点滴滴”一种愁情反反复复地缠绕自己。我问一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点点滴滴的细雨,你能听到吗?什么时候才能听到。那么李清照听到这种雨打梧桐的声音到底怎样的感觉?
        (见学生没有醒悟,教师引导学生看课件上关于“梧桐细雨”的诗句。)
        教师: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我们来看一些诗词你就会明白了。结合这几首诗,我找同学谈一谈,梧桐秋雨给你怎样的感受?看你口中念念有词,王毅。
        王毅:秋天梧桐叶子落了,打在上面,给你一种凄冷的感觉。还有黄昏。
        教师:对,黄昏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意象。
        赵星:应该和“满地黄花堆积”对比一下,也就是说,黄花是风可以吹走的,黄花的愁是可以带走的。而后文的愁即使雨停了,也带不走。也就是说她愁非常深。
        刘代磊:我是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去感受的。“春风桃李花开日”是一种万物盛开的景象。“秋雨梧桐叶落”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觉得自己生命是一种悲凉。
        教师:我们班学生的水平的确非常高,只是有时同学们不自信。
        教师:在这里我们知道秋夜漫长,雨声敲打在已经败落的荷叶之上,那种声音,只有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的时候,只有心中极端苦痛的时候才会听得如此真切,那一滴滴的雨声,敲打在荷叶上,也敲打在梧桐叶上,更敲打在词人的心里。李清照最后一句诗喷薄而出,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就是李清照无法言说,也说不尽的愁情。
        布置课文类研究性作业是要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更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前面学生的回答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认识是深刻的。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已知道,教师所能做的应该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创设一个恰当的情景,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情景与氛围中把自己意识和潜意识下的思想很好的表达出来。当他们的理解出现困难,或者是已经理解而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材料给学生提供比较、深思的阶梯,从而帮助他们登上更高的山峰,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可以跳出青春的快乐与个性;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会绽放出让你惊异的美丽。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不要淡化甚至漠视属于学生的个性世界的独特认识,让课堂失去了灵性的涌动,生命的碰撞,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让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究中不断享受。

互博国际足彩客户端_互博国际体育官网-手机版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