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平时的训练和学生高考信息反馈,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等原因,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偏低。为此,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研究高考试题,认为古诗鉴赏有规律可循,有一定的解题技巧。
一、紧扣原诗标题。诗文标题都是对诗文内容的概括。从1994年以来,高考古诗文鉴赏都有标题。《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过香积诗》(2003年)、《征人怨》(04年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05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06江苏卷)。从诗歌的标题可以大致分析出所咏内容类别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是山水田园诗还是咏物诗,是写景抒情诗还是咏史怀古诗,这些都是标题暗示的信息。如山水田园诗(写景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都是寄情山水,抒发闲适恬静的情怀或书写政治失意的孤寂伤感情怀;表现手法往往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一首写景诗。景中的情怀是什么呢?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之后,便不难发现,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既是写景诗,也是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这类作品如果扩而大之的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抒情诗。其内容包括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致等,我们要重视思乡诗和送别诗,这类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如2002年高考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词、曲一般有词(曲)牌和题目,但有时可以无标题,只有词牌或曲牌,而词(曲)牌与诗歌内容不一定有联系。如我们在训练中,有这样一道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在回答表达诗人思想情感时学生总是往昭君上胡扯,有的甚至怀疑老师所授方法,“怎么跟昭君联系不上的?”殊不知“昭君怨”是词牌名作标题。
二、充分利用注释。一般来说,注释为考生提供诗(词)人的有关生平,写作背景,以降低难度,帮助考生理解古诗。不过,历届高考试题很少有提供注解的。“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张伟明《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与现代文阅读考查一样,“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我们的古诗鉴赏答案不是游离于诗歌之外,任你想像,而是要在诗歌本身寻找答题依据。如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1)前两句描写音乐很受称道,试作简要评析。(5分)
(2)有人说此诗意在赞美,也有人说此诗旨在讽刺。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3分)
回答第(2)题此诗旨在讽刺,就必须要借助注解“花卿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说意在讽刺是就其隐含意味而言,“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音,不当受之;说“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这种享受难于久长。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间”这样的注解,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如柳宗元的山水诗大都是寄情山水的同时抒发超然世外,政治失意的孤愤。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我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这类作品,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袁行霈)意象是意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领悟诗人的情感主旨和写作技巧。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倦夜[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我们可以抓住“月”、“竹”、“稀星”、“暗飞萤”、“水宿鸟”等意象,揣摩、品味诗人从夜晚到天亮,为国事彻夜无眠,忧国忧时报国无门的伤感之情。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残照”、“归鸦”,寓情于景写出作者也希望像乌鸦那样早早归家的情感。
是意中之境,境中之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境清新、高远,充满生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意境幽静(悠远)、空灵。“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境平淡中见深沉,生机无限。苏轼的诗词豪迈开阔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他的豪迈中又流露出功业未成的伤感。辛弃疾诗词中的意境显得慷慨悲凉。而李清照诗词的意境则是哀婉缠绵。柳永诗词的意境则是缠绵情切。
四、把握情感主旨。古诗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的,只不过有的表达含蓄,有的表达直白,有的表达隐晦,有的表达张扬而已。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也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的本身去领悟与思考了。任何一首诗,它都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人生经历和时代变化的形象的反映,我们在分析时,只有较全面了解诗人的经历以及时代的变化,方能准确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等,李白与政治失意,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即使是不熟悉的作家,也可以借助注解和诗词本身的语言信息来了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除了体会到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外,如果了解到是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那么更容易体会到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了一种万象更新的期盼和买舟东下的欢悦。
五、咀嚼体味语言。诗歌是用准确、凝练、生动、概括的语言,借助想像和联想,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主观情感的。鉴赏语言技巧,我们可以联系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留心比喻、借代、反衬、动静结合、绘形绘色等。2003年高考题对“咽”、“冷”这两个诗眼的赏析,考生只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即可:一是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使诗文更为生动;二是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此所谓意境;三是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炼字”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创造的意境和诗人的主观情感三个方面。这道题从炼字角度出发,难度适中,又可以包孕意境、文字以及诗言志三个角度考察学生,是一道可以列为经典的考题。只是参考答案有些简单,可能是考虑试题难度吧。其实,这两个字的用法,在语文教材中也有例子。课文《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只是我们可能忽略了教材而已。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我们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有好多考生总是说“老师,你讲的这些,我都考虑到了的,可就是写下来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语言表达不过关,导致失分,甚是可惜。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虽然这种训练虽有“程式化”、“套路化”之嫌,但是,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我们在行文中要注意表述的严密性,前后照应,不顾此失彼;条理清晰,“有问必答”,踩得分点,并做到自圆其说。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从写了哪些景(意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等方面回答,大凡结合原诗句分析的,一定要复述(不同于翻译,不需字字落实,只要说出大意)相关语句的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2003、2004高考古诗鉴赏题都是借助前人的评论来考查考生的,在一定的圈子中给考生发挥的余地。2006年江苏古诗鉴赏题已经改换文本,考查的是元人的诗歌,理解思想感情、鉴赏关键词和表现手法还有一道开放性的理解题,给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当前位置:主页 > 考试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
来源::未知 | 作者:互博国际足彩客户端_互博国际体育官网-手机版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 下一篇: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分析主旨型题型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最常见易错考点22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
- [高考语文备考] 高中语文近义词辨析常用四
- [高考语文备考]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高中文
- [高考语文备考]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高中文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
- [高考语文备考] 高中文言文虚词何的用法
- [高考语文备考]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高中文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四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李
- [高考语文备考]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表示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吴江派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18个常见文言虚词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题
- [高考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被误读的十大诗句